面临“三大难” 公募基金如何迎接春天?巨头掌门人最新发声

最新信息

面临“三大难” 公募基金如何迎接春天?巨头掌门人最新发声
2023-11-30 15:00:00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3中国明星基金暨上市公司价值双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揭晓“中国基金业25周年25人”人物奖名单。“中国基金业25周年25人”之一——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发表《浪潮起.共赴春天——公募基金25周年回顾与展望》主题演讲。
  李一梅直言,2023年是公募基金业25年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缩影,将成为公募基金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当前,公募基金面临着“三大难”:一是市场波动大,超额收益“难”;二是投资者信心不足,新发基金“难”;三是存量基金业绩不佳,资金运转“难”。但也要看到,2023年公募基金业依然有着浮动费率产品面市、ETF大发展、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和高质量扩容等亮点。
  李一梅认为,25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也曾经历过众多起伏,即便当前基金业处于比较困难时刻,但公募基金仍身处发展沃土。基金行业需从“以产品规模为目标”向“以客户账户收益为目标”转型,从以投研和销售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双轮驱动。因为,“投资者赢,行业才能赢”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基石。只要坚持普惠金融的初心,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一定能度过寒冬,迎接公募基金更美的春天。
  规模变化折射居民财富结构的根本性变迁
  2023年是中国基金业的第25周年,也是证券时报创刊30周年。李一梅在发言之始,谈及她和证券时报的结缘。她从2001年开始参加工作时就接触到了证券时报。“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每天早上都会阅读证券时报,这是我们观察行业动态、上市公司、宏观经济,乃至全球动态的重要窗口之一。如今,我每天还是会从证券时报的公众号等端口获取很多要闻。”
  以2023年的公募基金为例,李一梅认为用“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这句话来形容是比较恰当的。就行业层面而言,她认为2023年公募基金的重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一是公募基金资管规模首超银行理财。根据官方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公募基金资管规模合计27.69万亿元,超过同期银行理财市场25.34万亿元的存续规模,位居资管行业首位。而在开始有公开数据可统计的2014年,公募基金的年末规模尚不到5万亿元,仅相当于彼时银行理财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公募基金近十年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李一梅观察到,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规模的变化轨迹,折射出居民财富的“迁徙”路径,背后是居民财富结构的根本性变迁。“过去20年普通投资者的理财方式主要依靠投资房地产、定期存款、银行理财等。但在中国宏观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正在成为投资者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甚至可能会慢慢变成一个主要的方向。资管新规后,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的大趋势下,无论机构资金还是居民理财都在加速流向公募基金,公募基金获得了时代红利,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
  不仅如此,李一梅的观察还具体到了产品结构上。她通过仔细拆分产品类型发现,如果剔除货币基金和现金理财,银行理财的产品规模仍比公募基金高出近2万亿元。从投资者结构角度,公募基金市场近半的规模为机构投资者所持有;而银行理财的个人投资者保有占比高达90%。仅考量个人投资者持有金额的话,公募基金市场约为15万亿元,显著低于银行理财23万亿元的规模。“所以,从居民财富管理的视角看,银行理财依然站在市场C位,公募基金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二是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启动。李一梅认为,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旨在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虽然公募基金盈利空间受到一定挤压,但一系列改革措施均从让利投资者、便利投资者的考量出发,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理财成本,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与认同感。中长期看,改革将促进公募基金行业与投资者利益协调一致,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打开财富管理市场空间,更好推动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降费趋势下,李一梅表示,公募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基金公司规模效应获将更加显著,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投研核心能力扎实、合规风控水平突出的机构将更具竞争优势。如何在成本、人力、运营方面进一步优化经营效率,持续改进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成为基金公司的新考题。
  指数投资大崛起
  行业层面的大变化,底层有着更为微观的基金产品变化。李一梅观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浮动费率基金面市。李一梅认为,当前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正在陆续成立中。浮动费率基金是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共担机制的探索,将进一步激励基金管理人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鼓励基金管理人追求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进一步丰富了基金类型,更好地满足了投资者多元化理财需求,推动在投资端和负债端促成更加良性、长期的投资行为,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是公募基金行业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二是今年11月沪深两市ETF规模突破2万亿元。“从2004年末境内首只ETF推出到2020年10月全市场ETF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基金业用了15年。但从1万亿增长至2万亿,基金业仅用了3年时间。这个速度在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是让人惊叹的。”李一梅说到,如今中国已有5家权益类ETF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更是出现了首只规模破千亿元、单只份额破千亿份的权益类ETF。实际上,ETF浪潮不止在A股上演,作为高效资产配置利器,ETF在全球资本市场都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自2005年以来至2022年末全球ETF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8%,远超同期全球共同基金7.4%的增长率。”
  李一梅还说,最近他们做了一个统计,根据今年基金半年报对所有指数产品的持有人数做了加总,总人数已高达9989万,现在这个数据应该已超过1亿了。“虽然这份数据并没有去重,但它让我们着实看到了投资者对指数投资的接受度,指数投资正在成为公募基金中的‘网红’板块。”
  三是公募REITs迎来新的里程碑时刻。公募REITs总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整数关口,这距2021年6月首批公募REITs产品成立,仅过去2年4个月。此外,首批3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s已正式获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基础设施REITs创新发展研究》中曾测算,中国基础设施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若仅将1%进行证券化,可撑起一个万亿规模的基础设施REITs市场。
  “当前,监管层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和高质量扩容,后续还将推出公募REITs相关指数及REITs指数基金,优化REITs估值体系、发行询价机制,培育专业公募REITs投资者群体,加快推动REITs市场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等,公募REITs正在迎来更值得期待的时代。”
  四是个人养老金一周年。李一梅表示,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数据,截至9月底,个人养老金基金总数达到161只,较开闸之初的129只增长明显。虽然目前国内个人养老金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Y份额仅运营一年时间,但看到了很多积极的力量在积蓄。近期华夏基金发布了业内首份个人养老金一周年投资者行为洞察报告。面对暂时的浮亏,近六成投资者看好未来长期表现。在持有时长上,超九成投资者都愿意持有3年以上,更有超六成的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 5年以上。“当然养老投资者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个人养老金基金发展还有很多关卡要闯。但是这些积极信息,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五是债券基金。2023年市场震荡,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降低,相对低风险的债基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债券型基金规模达到8.3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环比二季度末增长1489亿元,是各类型基金中规模增长最多的投资类型,同比去年同期规模亦增长2712亿元。此外,Wind数据显示,按照成立日计算,截至11月25日,年内新基金共1090只,发行总份额0.93万亿份,其中债基份额达0.64万亿份,占比达68.42%。从单只基金来看,发行总规模超过20亿元的产品,86%以上为债基。其中,规模超70亿元的有29只,更有 6只基金首募规模达80亿元。
  “投资者赢,行业才能赢”
  基于上述观察分析,李一梅总结到,2023年是公募基金25年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缩影,将成为公募基金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公募基金亟需实现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行业站在了“十字路口”,来到了需要迎“难”而上、破“难”蝶变的重要关口。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基石是“投资者赢,行业才能赢”,行业要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才能走出困境。
  李一梅认为,基金行业需要回归本源,回到以客户为中心、以持有人利益为中心的受托理财本质,从“以产品规模为目标”向“以客户账户收益为目标”转型,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体系建设。从此前的以投研和销售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双轮驱动。
  以客户为中心,李一梅表示,关键是提升客户投资基金的获得感。获得感=账户有收益+认知有提升+信任有增强。所以可以把以客户为中心拆分为以客户的账户收益为中心,以客户的认知提升为中心,以与客户建立关系为中心三个角度。对应的能力体系建设就要投研、销售、服务、风控、考核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提升。
  投研方面,李一梅认为,要在产品创设、风格稳定、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要减少对单个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建设工业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要更关注长期业绩回报和稳定性,提升客户体验。
  在销售上,李一梅表示,要以提升客户获得感为目标,以专业化服务提升信赖感。少些顺人性的套路,多些逆人性的引导,多做利于构建信任、长期难而正确的事情。
  此外,还要做好投资者陪伴和基金投顾。李一梅表示,基金业要帮助投资者提高认知,理解市场波动,缓解净值波动时投资者的焦虑情绪,重塑信心。通过多层次、精细化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资产管理的对象是资产,财富管理的对象是财富,是背后的人。”李一梅认为,公募基金作为资产管理机构,首先要聚焦在资产上,要深耕资产,持续发现、定义、创设并管理好资产。然后再做好财富管理的承接。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面临“三大难” 公募基金如何迎接春天?巨头掌门人最新发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